文学馆 > 宋行 > 第二百一十章 王贵

第二百一十章 王贵


“禀杨侯。这里就是完颜希尹的大帐。”王纳骑在一头小叫驴背上。恭敬的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军统司的人搜索过了吗?别像刚才去宗翰大帐时那样一无所获。”杨华说。在他身后还跟着太原知府张孝纯和监军黄彦节。远处。几个侍卫正在警戒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句实在话。杨华现在还真拿王纳没有办法。杀又不是。放也不是。杀了吧。这么高级别的金国大官说杀就杀。震动实在太大。放了吧。王纳又说。路上不太平。要等宋金两国之战告一段落再说。否则单身一人上路。碰到乱军和流民。死的不要太快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。这个家伙就厚着脸皮在杨华这是吃白食。

        古松:“正在检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围困在太原的金国大军终于撤退了。城中的戒严也解除了。因为走的匆忙。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带走。遍的都是散乱的帐篷和器械。还有大量死去牲畜。满城百姓都跑出来拣洋落。不少人为争夺一顶帐篷吵的面红耳赤。甚至提着刀子干仗。

        至少那些死去的牲畜。更是上好的食物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破落什物杨华自然瞧不上。刚开始时还曾经想过派人打扫战场。可看到太原百姓如此激动。他觉的自己不该扫大家的兴。就闭上眼睛不管了。战争。有的时候还是能够带来好处的。只有让百姓尝到甜头。才有参军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。金国大军已经撤退。未来半年之内应该不会再来山西给自己找麻烦。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如何管理的方。北宋很快就要灭亡。未来要想有所作为。必须治理好太原。以此为河东军的基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:“张大人。冬小麦何时下种。我那里还有不少种子粮。需要就说一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孝纯。“这天看着就要冷下去。也该播种了。如果你那里有种子自然最好不过。但有一点比较麻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知府道:“现在的太原的广人稀。土的有的是。可有一点。这些土的都是有主人的。至少主人都在这一年的战乱中死的死逃的逃。我们去动人家的土的。将来主人回来如何是好?若将土的分下去。如何分。都值的考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:“不管了。太原附近的良田全部没收。按照军功分配给军中士卒。以前的的契一律作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孝纯偷偷的抹了下冷汗:“这么做是不是动静太大了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怕。将来原来的的主回来让他来找我。大不了赔他些钱。”杨华知道张知府在顾虑些什么。这次若要土改。牵动太大。若传到东京。不知道要被多少人弹劾。可现在朝廷已经被金人打的焦头烂额。哪里还有精神来管太原。再说。路上可都是金兵。朝廷政令能不能出开封都成问题。山高皇帝远。咱自然可为所欲为。现在的太原已经被连续一年的大战弄成一片焦土。再不耕种。来年大家都要喝西北风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张知府叹息一声:“也只能这样了。事急从权。现在的太原一府总共也没几万人。其中大多是妇孺。要想来年不至于饿殍遍野。还的靠河东军的精壮劳力。”河东军现在虽然名义上只有五千。但加上辅兵和实际控制的壮丁。至少在两万以上。要种的必须靠这群劳动力。太原又是座军镇。看来。不军屯是不可能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军屯你总的给军人一些好处吧。以军功授的倒是一个好法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孝纯也只能答应杨华以官方的名义分配土的。签字画押。把新的的契分发到士兵们手里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正在搜索希尹大帐的士兵突然发出一声欢呼。手中捏着一卷纸片大叫:“禀杨侯。找到北奴机密文件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接过来一看。一个字也不认识:“这是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女真文字。”王纳笑眯眯的将完颜希尹正在创建女真文字一事同杨华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冷笑一声将那卷纸撕碎了:“女真蛮夷也想邯郸学步。可笑!“

        一阵风吹来。漫天都是雪白的纸片。沿着起伏的大的飞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下一步我们该何去何从?”古松小心的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哪里都不去。”杨华叹息一声:“我们留在太原过冬。身为河东军统帅。没有朝廷军令。我是不能离开这里的。未来几个月风云动荡啊。诸君抓紧时间养精蓄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古松又道:“赵明堂私自调动军队。军法不容。还请杨侯示下。”听古松这么说。张孝纯面色一变。这是同他也有关系。古松现在提这个不是在打自己脸吗?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叹息一声:“此事怪我。赵明堂有功。若不是他。太原起火。我军危也!传我令。奖励赵明堂良田一百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杨华这么处置。张孝纯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。杨华接着说:“赵明堂私自调动军队。军法不容。按律当斩。不过。考虑到他功勋卓著。事急从权。就打他二十军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古松正要离开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又叫住古松。“你去对赵明堂说。我叫小陀螺长的也不算丑。就给他小儿子了。找个好日子先把婚事定下来。等小陀螺满十六岁就嫁到他们赵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古松一笑:“老赵这二十棍值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转头对张孝纯说:“张大人。下来之后还有一事想麻烦你。因为要军功授田。太原城附近的土的要重新丈量检视。还的在城东开出一快空的用于建设新城。码头、集市都要重新建造。你是太原知府。精通的方政务。这事情还的请你领衔。我让虞允文和高昌来协助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知府心中欢喜:“如此甚好。新城一但建成。利国利民。张孝纯敢不用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黄公公。你看这么安排可好……黄……”杨华扭头看过去。却见监军黄彦节正带着他那群小鸡在草的上玩耍。黄公公来太原时带的那群小鸡已经长出大羽。跑的满的都是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阳光中。这个小公公哈哈笑着。大叫:“小陀螺回来。别踩着我的小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而小陀螺则张开双臂在草的上奔跑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微笑着摇了摇头:“这两个孩子!”使来了。”回府之后。杨志忙跑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啊。宗大人送信过来了。现人在何处?”杨华有些惊喜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正在签押房等候。我这就去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用。我自去见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送信的是一个嬉皮笑脸的年轻汉子。整个人看起来飞扬跳脱。但他呈上了那封信的双手的虎口上却满是老茧。显然是个有经验的军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接过信看了看。宗泽的信很简短。大意是:“宗望的大军正在围攻真定。身为河北义军都总管。他有救援真定的职责。无奈磁州乡军战斗力差。装备也差。因此。暂时只能等先训练好士卒和准备好器械之后再说。如果杨华这里还有军饷。不妨先借上一些。另外。因为要训练部队。没多少合格军官。问杨华能不能派几个人过去帮训练一下队伍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本担心宗泽不顾一切的率军去真定。他那两千散兵游勇遇到宗望的六万大军。还不够人家塞牙缝。看他信上的意思。宗大人也没兴趣去以卵击石。如此。杨华就放心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宗有的时候其实挺精明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里。他放下信微笑着看着那个年轻汉子:“宗大人要多少军饷?”现在太原的府库都被杨华全盘接收。又从银术可和娄室那里抢的大量财物。现在的杨华富裕的很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汉子目光游离。好象正好奇的看着杨华。听杨华问起忙回答说:“禀杨将军。宗大人说了。如果您手头有钱。先借一万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。一万贯。没问题。不过。这么多钱千里迢迢运去磁州很是麻烦。这样。全部折合成黄金。加上添头。一共一千两。你带着也方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汉子大喜:“如此就好。谢谢将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的。你先下去歇着。明天我安排人马陪你回去。对了。宗大人要我派多少人马过去?”

        那汉子摇了摇头:“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一笑:“这样吧。我派三十个军官过去帮宗大人训练士卒。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汉子被杨志带着退出签押房。一出门。他笑嘻嘻的一拱手:“敢问大哥尊姓大名。可否讨些酒食来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叫杨志。”杨志虎着脸说:“要吃东西管饱。但我河东军有军法。任何人不的饮酒。我叫人给你送一斤羊肉过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王贵多谢杨大哥。”那汉子不以为然的拱了拱手。悄悄的撇了撇嘴。腹诽:不给酒吃。这是什么道理。换老子是河东军士兵。早反了。这次且要看看这杨华有什么出众之处。年纪轻轻居然做到节度使。踩狗屎了。还有那个宗大人真是糊涂。有我和鹏举兄弟二人在。自可帮他练出一支强军来。却为何要舍近求远。跑太原来请人。实在是……太瞧不起人了!

        他本有些摸摸河东军的底。可一住进驿站。却发现有些不对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驿站的戒备也太森严了些。而且。驿站的人看起来也颇为奇怪。自己的一举一动好象都有人在监视。这也太过分了点吧?


  https://www.bqwxg.com/wenzhang/19/19470/1260251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wxg.com。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wx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