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馆 > 大明:诏狱讲课,老朱偷听人麻了 > 第344章 没有最好的制度,只有富国强民

第344章 没有最好的制度,只有富国强民


第344章  没有最好的制度,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

        “因此,地方官员一定汇合你商量,反正这个税交上去以后还会返回来,要不干脆少交点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就当每年的补贴了,起码也得保证地方正常运行,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举两得,何不美哉?”

        顿了顿,林澈呷了口茶润润喉咙:

        “但,你若是动心,你就上当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越是穷困的地方,贪墨之风就越严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所谓节省下来的钱粮,也根本到不了百姓手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标瞠目结舌不敢置信,藏在袖袍里的手颤抖了一下,顿感心脏都悬在嗓子眼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收税归收税,返还归返还,一码归一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澈不容置疑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关系国家财税制度建设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全国必须一盘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谁也不能搞特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然又要变回以前的包税制,一个地方一个政策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等于白忙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此言一出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标不自觉倒吸一口凉气,这才终于后知后觉,认识到了自己的天真。

        国家推行新政,犹如商鞅变法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凡中间出现任何意外,先前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。

        走上了这条路,便不能回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收回思绪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标目光如注,眼神坚毅,拱手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是,林先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学生谨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闻言,林澈还算满意的笑了,转而继续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其次,江南作为大明经济命脉,必然是变法改革的前沿阵地,身上背负着巨龙腾飞的重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对于分税制改革定会颇有微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会觉得,中枢拿走了太多的钱粮,影响了他们本来的发展,地方更没办法干事了,江南一跨,全国休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了,这里指的是忠于国家的官员们,他们的忐忑可以理解,毕竟人生来就是为未知敬畏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与此同时,不愿放下钱袋子,生怕以后捞不到钱的官员,也会掺杂在其中混淆视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就要伱自行去判断了,我没办法在现场指挥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明白?”

        听罢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标如临大敌严阵以待,只觉得肩上担子又重了,但还是从容不迫的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务必要让江南各地,以国家的大局为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反之,你也可以拿大局的帽子,掉头来惩处坚决抵制变法的官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关于权利的运用,之前的课程讲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这里不再赘叙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总之,不管你现在办事也好,还是以后当皇帝也罢,只有灵活运用,才能借力打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万世可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澈伸了个懒腰重新躺了回去,慵懒的进行最后总结:

        “国家与地方争夺利益永远存在,这是千百年无法避免的矛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而我说的这种方法,随着时代的发展,其生命力总是有限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特别是当发展成为经济突出矛盾的时候,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也就是,没有最好的制度,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标闻言郑重点了点头,赶忙躬身行了一礼,举手投足间敬意满满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拜谢林先生,学生受教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皇宫。

        奉天殿,御书房。

        见朱标犹犹豫豫的样子,朱元璋不由的摇头失笑,心想:这臭小子还真是听话,林澈不让他告诉咱,他就一个字也不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只可惜,还是太嫩了,自己早就偷听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摆出一张苦瓜脸给谁看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林先生交代你的事情都记住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有没有信心办妥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面对老父亲浑不在意的调侃,朱标不免感到有些诧异。

    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这也不像父皇的作风啊?

        什么时候变的如此沉得住气了?

        未免转变的太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来不及多想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标赶忙行了一个大礼,坚定不移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请父皇放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儿臣定不会让您失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更不会辜负林先生的一片苦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见状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眼底露出些许欣慰,不由自主点了点头,挥手示意儿子平身过来坐,同时微不可查的给夫人使了一个眼色。

        得到老朱的暗示,马皇后立马心领神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儿臣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标脚下步子一滞,颔首低眉尤为恭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你第一次出公办事,而且没有你爹帮你把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顿了顿,马皇后继续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切记,一定要小心,万不可冲动行事,你代表的并非自己,更关乎皇家的威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倘若遇到了什么麻烦,及时派人回来禀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能一个人逞强,记住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放任太子虎躯单独行动,朱元璋肯定放心不下,奈何有些话当爹的说出来太矫情,所以智能化让孩子娘来当嘴替。

        纵然朱标少年老成,但终究还是个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说一点不担心,那是糊弄鬼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,母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标闻言不敢怠慢,却见他缓缓直起腰杆,目光如注,眼神坚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儿臣必定不负众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然有愧于父皇和林先生的苦心栽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,他忽然侧目望向岿然不动的朱元璋,话锋一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启禀父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儿臣想要向父皇借几个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望父皇恩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闻此言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嗤笑一声,陡然来了兴致。

        借人?

        太子有人还得借?

        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

        “先说何事?你想借谁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别跟咱卖关子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爱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的东西不学,学会了装神弄鬼了,是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优化智慧,再拐弯抹角,信不信咱抽你?”

        听闻老朱的训斥,朱标下意识缩了下脖子,而后开门见山:

        “启禀父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儿臣想要和您借,二弟、三弟、四弟,还有五弟,一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林先生再三强调了这件事的重要性,儿臣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自己吃亏是小,国家兴亡是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多一个人,多一个照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可以趁此机会锻炼一下弟弟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举两得,岂不美哉?”

        耐心听完了太子的话,朱元璋顿感有些哭笑不得: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呀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就这点事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出去还不放心那些不争气的弟弟,你这个当大哥的累不累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咱看着都替你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把人全给调走了,谁在家孝敬咱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想的倒是挺美。”


  https://www.bqwxg.com/wenzhang/34419/34419027/122086061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wxg.com。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wx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