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馆 > 重启 > 第六十八章 16

第六十八章 16


龚古尔奖每年一届,本是法国二十世纪初中短篇作家龚古尔兄弟所设立。用于奖励当年法语中短篇中最优秀的作品。

        和诺贝尔奖出手就是二十多万美金的奖金不同,龚古尔奖的奖金只有象征性的一法郎。而且,龚古尔奖在中国也不是十分出名,如果不是圈中的人还真没听说过。不过,就法语圈中来说,这一奖项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诺贝尔奖。归根结底大概和法国人自大和盲目的骄傲有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直以来,法国人就认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是全球最优秀的,法语也是最优美的语言。想想也是,孕育出雨果、巴尔扎克、福楼拜、莫泊桑等一系列大师的国家,又怎么会不为自己的民族语言而骄傲呢。

        黄昏也是次听说这个名字。在此之前,他只听说过诺贝尔奖、茅盾奖、鲁迅奖。另外还有一个意大利的奖但丁国际奖这个奖是巴金老先生拿到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其他奖他还真没听说过多少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像美国还有一个国会图书奖金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大名鼎鼎的普利策奖,那是新闻奖。除了文字项,好像还有短片和摄影。隔行如隔山,黄昏也不是很清楚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如果能够拿到龚古尔奖,至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。黄昏的大名在法语圈中也算是响亮了。欧洲本是一体,如果在法国叫响名头,英语圈、德语圈中的荣誉也会接踵而来。着是成为大师的必由之路拿一个严肃奖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。到目前为止,一切也不过是黄昏的一厢情愿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过不很长一段时间,让先生回国去了,打电话过来说已经润色完毕,交给了蓝登书屋出版。

        蓝登书屋可是出版过海明威、萨特、加缪、普鲁斯特等一系列大师作品的出版社。虽然在这个世界,这些大师们因为蝴蝶效应都没有出现,但不可否认,这是一个顶级的出版公司。任何一个作家都绕不过去的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很好,应该可以的。我也可以成为大师的。”黄昏自信满满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东西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一出来,你不能说他好。也不能说他不好。这不是一个高素质读者应有的态度。你只能说你喜欢,或者说不喜欢。如此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黄昏一直都有一个大师情节。对他来说,金钱、美女这些东西已经不是困扰他的问题了。地位,他一直认为,自己社会地位不低,如果算上红光电子公司的那些工人。他手底下有好好几万弟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说。本人也是一社会团体的扛把子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现在该是为自己赚取荣誉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南京,1937》是这样,《情人》也是这样口不为钱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为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。

        好,继续干吧!

        南京,冬天。

        枪声突然响起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有的难民都骚动起来,人群一刹那乱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许乱。不许乱!否则格杀勿论。”一个日本小军官大喝。

        刚才,一个难民因为动作太慢,被他一枪击毙在地。

        黑色的血黏稠浑浊的在地上流,然后很快就停止下来。很奇怪,他没有多少血。

        死亡实实在在。让黄昏感到震惊;“司令官阁下,这可是平民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寺内寿一淡淡地回答:“黄先生,你不明白我们东方的战争方式。东方的战争是全民动员。没有职业军人。真正是所有阶层的事情,又有谁能分清呢!”

        骚动地人群安静下来,排成队列,在日军的命令下开始报数。然后用粉笔在他们衣服上写下数字。

        黄昏沉默,面色阴郁。

        783个,总共有783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,报到单数的人站在左边,报到双数的人站在右边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小军官提声大叫:“单数的人可以走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又是一阵慌乱,难民都了一半。剩下的另一半呆呆的看着鬼子兵,不明白他们要做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军官跑到司令官面前,“司令官阁下,已经筛选出来了,请指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寺内寿一看了看黄昏;“黄先生,我会给你订单的。现在,这里已经变成战场,请您离开吧!”然后伸出食指举过头顶狠狠一划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军官一个鞠躬:“哈依!”

        枪声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屠杀在光天化日下赤裸裸地进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是平民啊!”黄昏震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寺内寿一冷冷地看着黄昏:“我说了,东方人的战争中没有平民,所有的人都是战争单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野田。”他叫了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小军官跑过来:“司令官阁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混蛋,帝国还不富裕,不能在支那人身上浪费子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哈依。”野田转头命令:“所有人听着,用刺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黄昏和司机蹲在地上,大声地呕吐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知道那个小军官的名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野田毅。

        对所发生的一切,寺内寿一似乎什么也没看到,一驱车,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一片黑白对比强烈的画面中,在一片哭喊、挣扎、呐喊、嘶叫、哀求、怒骂声中。一个穿着红色花袄的小女孩在尸体中茫然穿行,色彩鲜艳、摄人心魄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既不哭也不喊,只在尸体中找着亲人地脸。

        背上,一个白色的粉笔数字,16。

        要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片断是贝聿铭的杰作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人能够想像,黑白胶片也能够使用得如此具有震撼力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人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悲伤和恐惧弥漫了整个放映室。

        黄昏感觉手指一疼,这才发觉,烟头已经燃到最末端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打开等,看了看大家苍白的脸,说:“好了,这一场景就这样了。下一个场景我们换到水泥厂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水泥厂的高炉已经完全建设完毕。在这里将要拍摄剩余的场景。时间是两个月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完片断,出门一看,没有太阳。吹过来的风有点凉,秋天已经很深了。


  https://www.bqwxg.com/wenzhang/25/25040/1546516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wxg.com。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wx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