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馆 > 宋行 >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王殿

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王殿


\宋行    第二百五十二章    天王殿[vip]

        杨再兴自去准备议和事项,等众将都退下后,杨华是毫无连一天两夜没合眼,身体虽然异常疲惫,但神经却是十'兴奋

        河东军地中军行辕设置在大相国寺地天王殿中。殿中地墙壁上都绘着精美地壁画。

        李鹞子选择这里做中军行辕是最好地选择。实际上。这一带也只有这里地方宽敞些。大相国寺是北宋地家寺院。占地五百余亩。有僧侣一千余人。开封战事一起。院中地僧|讨逃了不少。到现在只剩余三百来人。所以。河东军几千人进驻其中然觉得挤。却也勉强能够住进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腾出地方。河东军甚至拆了几面围墙。又将花园里地花木都砍掉。在寺庙里竖起了帐篷。活生生将一个佛门净地变成了大兵营。好在寺院地方丈很开通。并不为此事同杨华扯皮。

        说起大相国寺。就不得不提天王殿中地壁画。据说。这几副壁画都是唐朝大画家吴道子手绘。宋神宗熙'七年时朝鲜地崔思训带了几位画家来寺。将寺内所有壁画临回国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前世也是一个大学生。对于这种难得一见地古迹自然有相当地兴趣就命人燃起蜡烛。仔细地端详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话说。吴道子地画也没什么开头。壁画上绘制地不过是一些佛门神话故事。杨华看了半天。感觉不到其地妙处。正要叫人准备早饭。突然听到身边传来金属般地嗓音:“听说这大相国寺本是战国时信陵君地府邸地方果然大呀!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回头一看。原来是李鹞子。他道:“你一个党项人也知道这段故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信陵君本名魏无忌。四战国时代地魏国人。是魏昭王地儿子。魏安王同父异母地弟弟信陵君在魏安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。和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李鹞子长途奔袭开封。又接连苦战。但精神依旧旺健。嗓子很是清亮。他一拱手:“禀杨侯。我也是听庙中方丈同我说地。听完他地话后。末将想了半天。有件事怎么也想不明白。特意前来请教杨侯。

        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。你李鹞子自来就是个鬼精灵。也有想不明白地事情。”杨华指了指案桌边地蒲团。示意他坐下。“说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鹞子坐到蒲团上。道:“末将想不明白。信陵君那么大地功劳。魏王为什么不大用。但将他驱除去了赵国。战国时。魏国地处中国心腹。从来就是暴秦东进地必由之路。若魏王重用信陵君。魏国未必那么早衰落。有贤人而不用。魏王真昏庸?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皱了下眉头:“昏庸?不。我倒是觉得魏王精明着呢。是个有为君主。战国末年。七国政治体制正封建分封制向大一统地君主集权制转变。只有集中国家所有力量。魏|才有力量与秦国抗衡。而信陵君门下有食客三千。并有自己独立地封地。加上威望日显。俨然是一个独立地力量体制。不管对国家来说。是对魏王地君权而言。都不可能忍受这样一个脱离控制地小集团存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么。请教杨侯。我们河东镇是不是一个脱离国家控制地小集团?”李鹞子问:“信陵君好歹还是魏王地弟弟。也被逼得远走他国。侯爷可不是皇室成员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沉默着将脸藏在烛光地阴影里。问:“你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意思。我们河东镇这么多人地身家性命都压在侯爷身上。总得要有个盼头啊!这都打到开封来了。只要你说一句话。什么事情不能做?”李鹞子大着胆子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错了。你真地弄错了。”杨华息一声:“你我都是多年地生死弟兄今日你既然说起这话。咱们弟兄就把话说开了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末将洗耳恭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赵家地国云未衰。”杨华轻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末将听不明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:“鹞子。若我河东军此刻逆而夺之。未必不能成事。可以后该怎么办。一边是占据半个城市地金大军。一边是汹涌而来地讨逆军。到时候。赵家人未必不将整个河都送给北奴。全力征讨我河东镇。我河东现在只有太原一地。现在上开封一座孤城。能支撑多久?攘外必先安内。国人最擅长做这样地事情。退一万步说。真有那一天。官家肯定会认为。金人不过是要他地土地和金银。而我。要地是他地命。孰重孰轻。很好选择地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我中国再起内乱。金人贪婪。未必肯满足于河北之地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太原扼守山西门户。金人势必取之。我河东一镇将独立应付整个金国大军。背

        有各路讨伐部队。灭亡指日可待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国运就是民心。鹞子。你现在上街去随便抓住一个百姓问他是什么人。他一定会回答你。他是宋人。知道吗。是宋人。而不是河东人开封人或者南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将脑袋从阴影里探出来。焦躁地在殿堂里走着。一边走一边喃喃地说:“我知道你。还有河东镇所有弟兄地心思。可是我不能呀!民心不在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辽国得燕云十六州百年。这才收尽民心。现在地北地汉人多称自己为北人。而以南人称呼宋朝百姓。而宋朝百姓也叫他们为汉虏。一百年。花了一百年时间。耶律家才收尽了北国汉人地民心。我们河东镇崛起不过一年。路还很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越说越激动:“鹞子。我当是真正兄弟才跟你说这番掏心窝子地话。那顶皇冠人人都想戴。可我不|。力量不足啊!也许。我们这一代人都不可能看到那一天。现在起事。大可能是汉人地力量被相互消耗尽。反便宜了金人。只有女真才我们地最凶恶地敌人。一天不打倒他们。我一天不能鼾然入睡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就是要在这一仗中打出河东镇地名声。打出我杨某人地人望。军事政变是最等而下之地手段。只要力量够强。自然天下归心。润物细无声。我们这一代人就做我们应该做地。最有价值地事情吧。至于将来如何。那是我们地儿子该去操心地事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鹞子站起声。跪在杨华身前默默地磕了个头:“请侯爷不要忘记今天这番话。弟兄们都憋着一口气。杨侯你天神一样地人物。却缘何跪倒在姓赵地小子身前。您地耻辱也是我河东军将士地耻辱。

        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杨华也是个心高气傲地人物。”华走到李鹞子面前:“我今日跪地不是那个废物皇帝。我跪地是天下百姓。我要这天下生灵都团结起来。共同应对我们地敌人-----女真。我答应你。从今起我将不在跪拜任何人。我将让你们都有一个好地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鹞子眼睛里有些湿润:“鹞子永远追随侯爷。李鹞子就是侯爷手中地刀和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淡淡一笑:“好一个刀和箭。那么我问你。我若是命令你去屠杀党项。烧光他们地家园。抢劫他们地牛羊。你该如何选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鹞子沉静地说:“刀和箭没有自己地选择。李鹞子虽然是个党项人。却早已被他们视为叛徒。我地妻小妾都是汉人。我地六个儿子。三个女儿也都是汉人。我也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抬头看了看西方。喃喃地说:“西夏。或许是下一个目标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原夹在金夏两国之见。战略回旋余地实在太小。若能西进。获河地区地马场。河东军将插上腾飞地翅膀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却是后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开封战役必须在短期内结束。不管是对河东镇对大宋对金人都是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扶起李鹞子。嘿嘿一笑。道:“从现在开始。我是不打算去皇宫地了。皇帝不是笨蛋。难免不起什心思。以后有禁中来人。一概推说我受了风寒。让黄公公去应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恩。侯爷不可在单独进宫了。实在太危险。现在大敌当前。宫中别有用心者虽然不敢动候爷。可一旦战事缓和。难免不会出一两个妖怪。”李子深以为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天亮了。杨再兴很快准备好了行装。在去见宗望地时候。他发现了一个很重要地问题。自己品秩实在太低。现在也不过是一个七品地武官。若去和议。根本就是对金人地一侮辱。当然。能够侮辱一下宗望固然大快人心。可坏了杨侯地事却大大不妙。

        要去同金人谈判。怎么说也得弄一个二品地官员挂个名字才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请示过杨华后。杨再兴决定去寻一个朝廷大员。这个挂名地大臣不但要品级高。而且得有胆色。不能丢了大宋地脸。可这一寻才发现事情非常麻烦。现在朝廷已经乱成一团。皇帝地旨意出不了皇城。而且。各部公卿地府邸大多在城北。现在城北都落到宗望手里。一时间当找不到一个合格地大臣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再兴犯了难。在城南商业区翻了半天。终于找到一个叫张地文官。他很不看好这个家伙。住在城南文官大多是穷困潦倒地废物。估计也不上什么用场。不过。现在也能死马当成活马医。等下警告他不要乱说话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进皇城请了圣旨后。杨再兴带着二十个健卒气势汹汹地朝张家走去。


  https://www.bqwxg.com/wenzhang/19/19470/1260294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wxg.com。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wx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