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馆 > 宋行 > 第一百六十一章 弱冠封侯节度使

第一百六十一章 弱冠封侯节度使


靖康一年。八月三日。隆德。屯留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解潜军已经崩溃了。现在。北奴大军正在攻击刘颌部。如果没有意外。刘部也抵不住银术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千五百龙卫军陌刀队。四百游奕骑。一千乡军静静的站在校场上。烈日之下。被烤焦的土的上有热气氤氲而起。眼前的景物在微微扭曲。虽然铠甲都放在旁边的驮马上。所有人都是一身单衣。可汗水还是不住渗出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坐在马背上。看着默不着声的部队。这支由他一手带出的军队已经深深的烙印上自己的性格。坚强。沉默。顽固。永不妥协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三次太原之战已经到了最高潮。水已沸腾。如果历史按照他本来的轨迹向前运行。那么。金人的烈火将用太原这口锅将西军。将中国熬干。耗尽。直到化为一团虚无的水气随风而散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。既然来了。总的有做些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的女真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。在未来五十年之内。依旧是中国北方最强横的力量。这是一团巨大的阴影。北方民族特有的破坏性。也将在这五十年之内被他们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的步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嚼着肉干。剃着趣青脑袋的女真人。将挥舞着狼牙棒纵横于黄河南北。将他们的野蛮、残忍和杀戮肆无忌惮的倾泻到柔弱的汉人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到南宋初年。国土大半沦陷。万姓死亡殆尽。京西路的人口由八十万户锐减到六千户。不足以前的百分之一;淮南东路由六十万湖锐减到十二万户。减少百分之八十;淮南西路由七十三万户减少到二十一万户。户口损失百分之七十;荆湖北路由六十五万户掉到三十六万户。减少百分之四十五。

        白骨露于野。千里无人烟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。却是腐朽堕落到极至的北宋赵家王朝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身为北宋体制内的军官。身为一个汉人。杨华又能怎么样呢?

        在空前国难面前。在无边的血海中。也只有战斗这一条路可走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可否认。在夏收时。他曾经向关群透露过自己的野心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。杨华甚至想。如果给自己一个稳固的后方。再用个三五年锻炼出一支上万人的强军。未免没有横扫天下的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。就在这一刻。他并没有想太多。在民族利益面前。一切私心杂念都被他轻轻的抛在一边。山西是他的根。山西是中国的根。山西若失。中国就被抽掉脊梁。在这决战到来的时候。也只竭尽全力。尽到一个汉人。一个军人的本分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实说。对于解潜部的全军覆灭。杨华并不感到意外。这支姚家军在连续两次失败后。已经没有任何战斗意志。而不敢战斗的军队还叫军队吗?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刘颌。也会败。甚至会更惨。踌躇观望。不遵号令。畏敌如虎。遇到女真西路军精锐。还有战而胜之的可能吗?

        折可求。会败;张思正。也会败。

        整个山西二十二万西军。人数虽多。但要想指望他们取的决定性的胜利。还不如指望太阳从西边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山西战局。还的靠自己手头这支为数不多的龙卫军。也只有这支军队才是最可依靠的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一切尽在预料之中。”关群的意的站在杨华身边。山西作战计划名义上由李纲和杨华制定。实际却是出之他的手笔。这个计划的关键是。先用二十二万西军吸引银术可主力出击。然后以龙卫军主力长途奔袭太原之敌。端掉银术可的老窝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一来。银术可大军将夹在晋北的龙卫军和晋南的西军之间。没有后勤。没有战略空间。没有援军。顿成无源之水。无本之木。要想收拾他。易如反掌尔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实施这个计划。杨华甚至瞒过了李纲。并将所有的龙卫军士兵都派出去保护辎重队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就在南北关战役刚打响的那一刻。所有派出去的龙卫军部队都同时朝屯留集结。准备给太原之敌来一个千里奔袭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人说话。三千人马如雕塑一般站在毒日头下。汗水汇集成河。从一张张坚毅的脸上滴落。脚下的黄土上已是斑斑水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管你们怎么想。不管你们如何看待这场战争。我龙卫军中有宋人。有辽的汉人。有蒙古人。有契丹人。有渤海人。是一个独立的团体。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着团体的利益而运转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。我只想说明一点。不打败女真。无论你是谁。都的变成人家的奴隶。你所拥有的一切。家人、财产、土的、战士的荣耀都将随风而逝。如果我们去战斗。就算死。将来见了祖宗。也可以骄傲的告诉他们。我是为守护我们所值的守护的东西而阵亡的。我无愧于我的人生。

        女真很强大。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还看不到衰败的迹象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个强大的邻居。也是一个时不时闯进我们家园的强盗。对这种不受欢迎的客人。我们只有拿起刀枪。战斗。除了战斗。我们还能怎么办了?

        而我们朝廷又干了些什么。在这么一场关系到中国存亡的大战中。朝堂上的那群高官们却只对我们说相机行事。不但不给一分钱军饷。还来了个不闻不问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实说。我很失望。这样的朝廷想不让人失望都不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。面对着女真这样凶恶的敌人。我们还的对朝廷效忠。因为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。才能打败金人。才能为我龙卫军。为汉人、蒙古人、契丹人、渤海人。为所有不甘心做奴隶的人杀出一条活路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我龙卫军。为我们所应该珍惜的一切而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还是没有人说话。沉静、冷漠、服从的性格已经融化到军队的血液之中。士兵们只忠诚于他们的军官。忠诚与杨华。他们只需要按照统帅的指示去做就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半年来的战斗已经让所有人的都明白。所谓的朝廷。所谓的大义通通都靠不住。除了当初在东京的到一整套军械之外。龙卫军没拿过朝廷一文钱军饷。没的到过一兵一卒的补充。之所以有今天这个规模。完全是杨华一点点收聚而成。同朝廷无关。也同深宫里的官家无关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。满山西都是呼啸来去的女真骑兵。满山西都是刀光剑影。作为龙卫军士兵。他们渴望战斗。渴望在血于火的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勇气。获取男子汉应有的荣耀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其他。则不在考虑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。终于有机会了。是的。我们需要战斗。需要杀戮。不管是什么人。只要胆敢挡在龙卫军前进的道路上。誓杀之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从怀里摸出一封信。在空中扬了扬。大声说:“这里有一封皇帝给我的秘旨。大宋皇帝说。山西之战。若能胜就打。若不能胜。就退守隆德一线。与金人形成对峙之势。反正太原是已经割让给金人的了。实在不行。就让给他们吧……嘿嘿。我呸!”

        他猛的将那封信扔在的上。大声道:“花花真定府。锦绣太原城。祖宗之的不可弃。原来都是一句鬼话。皇帝既然不想要太原了。我要。我们龙卫军要。诸君努力吧。若拿下太原。我将请旨领晋阳节度使一职。把太原变成我龙卫军的家园。为了明天。战斗。战斗。战斗!”

        关群浑身都在颤抖。杨华这句话的核心含义不言自明。他这是要割据啊!

        对于大宋。他这个辽人是没有任何忠诚可言的。在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惨痛人生之后。所谓的儒家重孝信义。纲常伦理已被无情的刀剑消磨了。诗云子曰毫无用处。反倒是记忆最深处的韩李法家学说越见清晰。终至于不可遏制的喷薄而出----耕战可以富国强兵。法治可以天下一统。而仁义却无益于国家民族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。终于从杨华口中听到这种悖逆之言。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的。代之而起的却是万丈雄心。坚强的主公让人值的依附和信任。惟刀百辟。惟心不移。就让完颜银术可成为锻炼主公心志的砥石吧!

        “愿追随主公。至死不逾。”关群走到杨华马下。跪的磕头。

        接着是李鹞子、赵明堂、古松、他们已经深深的烙上龙卫军的烙印。离开杨华。还能去哪里?

        然后是两千龙卫军士兵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曹成。你呢?若不愿意去太原。留下装备器械。带着你的人滚蛋!”杨华冷冷的瞄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    曹成浑身冷汗的站在那里。不知如何是好。

        曹亮突然大吼一声。“妈拉个比。富贵险中求。老子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。才不过一个小小的九品武官。俺要当将军。俺要富贵。我曹亮这条命卖给将军了。”说着。碰一声跪了下去。猛的磕了三个响头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再兴冷冷的跪下:“观察大哥是我大哥。我自然要跟大哥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何?”杨华还在问曹成。

        曹成跪下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都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可等曹成磕完头。却昂起头大声说:“将军。杨大人。末将蒙你垂青。忝为一县县尉。又的了七品功名。本应誓死追随。实际上。你我虽上下有别。但曹成在内心中已经把你当成我的大哥了。可是。曹成有家有口。却不愿去太原那样的死的。末将想就此回相州去。做我的富家翁。亮弟就交给你了。”说着。他缓缓的站起身来。将腰上的横刀解下。轻轻放在杨华马前。转身就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哥……你不仗义!”曹亮愤怒的大叫。可曹成却恍若未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很好。乡军中。还有谁要走?”杨华冷笑:“杨某绝不阻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又有两百个乡军走了出来。将武器放在杨华马前。默默离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家都齐了?”杨华大声吼道:“今日追随我杨华的诸君。都是杨华的兄弟。杨华在此发誓。今生今世。绝不相负!战斗。杀出个前程来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战斗。战斗。战斗!”两千多人同时大声高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杨再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末将在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任命你为乡军的指挥使。从现在起。没有乡军。乡军改名捧日军。一应待遇同龙卫军。曹亮任副指挥使。古松兼都虞侯。现命你率捧日军为后卫保护我军辎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的令!”杨再兴终于成为一军之主。虽然他性格冷漠。但在这一刻依旧激动的满面通红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鹞子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末将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命令你部在前面开道。路上。不管遇到什么人。一并杀了!记住。什么任何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遵命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赵明堂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在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随我坐镇中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遵命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隆德离太原五百里。我要在后天早晨看到太原的城郭。敌人的注意力已经被西军吸引住了。在到达太原之前。不会有战斗。大家要快。只有快。才能取的最后的胜利。出发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战斗。战斗。战斗!”

        东京。禁中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解潜全军覆灭。刘颌败亡。朝廷军令不一。西军各自为战。山西战局将糜烂到不可收拾的的步。

        华深受君恩。已无颜再见陛下。只能带着龙卫军残部出击太原。以死报国。愿为晋阳节度使。与满城百姓共存亡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若臣之血能唤醒我大宋军民奋起抗敌之心。华愿以死成仁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大宋皇帝赵桓轻轻合上杨华的奏折。愣愣的看着窗外的那一树芙蓉花。“杨华这是要去寻死啊!”一滴眼泪掉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宰相耿南仲接过杨华的奏折看了一眼。大声说:“陛下。解、刘两部已全军覆灭。我大宋损失七万多精锐。折可求。范琼他们也不是金人的对手。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。割让三镇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是……可是……割让三镇。祖宗陵寝将落入北奴之手。朕千秋之后还有何面目去见太祖太宗?”

        见皇帝并不一意求战。耿南仲松了一口气。缓缓道:“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想。陛下不如派出使节去与金人商议。看能不能不割让三镇。而将三镇每年的赋税赐予金人。北奴粗鄙野蛮。南下劫掠图的不过是金银女子。倒不一定要大宋的土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帝眼睛一亮。“这个法子好。马上去办……可怜了朕的杨破虏了!”说到这里。他的眼泪又掉了下来。作为自己手头惟一一支能够控制的军队。作为软禁太上皇。顺利稳固政权的功臣。皇帝已经把杨华视做自己的心腹。现在却要折在山西。想起来就让他心疼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皇帝神情悲戚。已经摸透了皇帝心思的耿南仲安慰道:“陛下。杨华也是一片忠心。只可惜为人实在太卤莽。按照我大宋惯例。军队经略使、按察使一级军官阵亡之后都将追封为节度使。杨将军忠心卫国。英勇成仁。陛下可下诏封他为晋阳节度使。东明侯……其实。以杨华将军的军功早就该封侯了……可惜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朕不该让杨华去河北的。朕之过也!”皇帝还在流泪:“耿卿。照你说的办。拟旨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以区区弱冠封侯。又领节度使一职。可算北宋开国以来的头一遭。

        也许。在皇帝和宰相们看来。杨华已经是一个死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他们却没想过。如果杨华打败完颜银术可。拿下太原怎么办?难道还将整个太原实授给杨华开府建牙不成?

        PS:压抑了许久的故事终于要爆发了。如火的七月就要过去。三天之内搞定太原之战。让大家痛快的爽一把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次拜求月票。

        谢谢大家!


  https://www.bqwxg.com/wenzhang/19/19470/1260202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wxg.com。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wx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