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馆 > 宋行 > 第一百零五章 善后

第一百零五章 善后


到处都是溃败的流民。

        战斗在大约下午两点钟时结束。在龙卫军的带领下。乡勇部队全军突袭。孔彦舟带着五百精锐翻山逃回老巢。

        山贼人虽多。可都是饿得皮包骨头的流民。很多人都放下武器坐在地上放弃抵抗。也有不少人四面八方逃跑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场战斗从某人种意义上来说完全是靠龙卫军自己打下来的。可身上的铠甲和手中的武器也透支了大量体力。很快。杨华命令龙卫军停了下来。所有人都脱掉身上的板甲。一身湿淋淋地站在那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追击的事情就交给乡勇们吧。五千相州乡丁以宗族和地域为编制四下掩杀。直到傍晚才驱赶着一队又一队精疲力尽的俘虏回林虑县。

        阳光开始猛烈起来。但山风吹得更急。俘虏们都蹲坐在地上。有人在抱着满是鲜血的头。有人在低低哭。更多的人则瞪着麻木的眼神等待着未知的命运。不知怎么的。战在这满是血泊的战场上。杨华有些发冷。倒不是觉得杀几个流民有什么不对。这次战役其实彼此的伤亡都不大。相州乡勇大约阵亡两百。轻重伤号五百多。流民那边应该比相州乡勇稍微多些。具体多少要等战后统计数字下来才知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几万人规模的战役双方死伤总数不超过三千。比起一战二战那种搅肉机式的战役简直就温柔到可以忽略。

        冷兵器战争很多时候打地不过是士气。一只部队很多时候战损超过一成就彻底崩溃了。而伤亡更多地是出现在接下来的追击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杨华看来。战争总是要死人的。记得三年前征讨方腊时。他还是一个小小的十将。那时死的人海了去。他的神经就是在那时锻炼得坚强起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年多了。总算从开始的不适应逐步变成一个冷血的军人。这个过程还真有些漫长啊!

        看着死在地上地流民。杨华只是觉得不值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。这是一场内战。内战通常是没趣味的。失败者固然可悲。胜利者也谈不上喜悦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相州乡勇们却十分兴奋。他们不断打骂着俘虏。下手极狠。很有些还乡团的味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看见一个乡丁提着一把短刀喝令一百多个俘虏排成一个长对。逐一让他们把身上的财物掏出来。可怜那些流民饭都吃不饱。哪里还是财物。被失望他用刀背砸得头破血流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人提着长矛发疯般地朝俘虏们身上戳去。将那些俘虏赶得大声喊“救命!”

        也许。对那些乡勇来说。在经历过一场血腥的大战后。精神都已经处于高度崩溃的阶段。需要找些事情来缓解紧张的神经吧。

        龙卫军毕竟人少。也控制不住场面。五十多人都沉默地站在那里。看着乡勇们的抢劫行动。

        追歼流民地部队一支支开了回来。很多乡丁腰带上都系着斩下的人头。跑到杨华身前大声道:“大人。我今日斩首三级。是不是有赏钱拿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杨大人天威。我等服了!”曹成带着一群相州土豪们走过来。同时拜倒在地。

        曹亮浑身都是血。他大声说:“提刑大人。俺曹亮今天是开眼了。原来仗是这么打的。服了。服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从头领地眼睛里。杨华看到了一丝敬畏。

        的确。今天龙卫军的表现实在太抢眼了。一对上流民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式的屠杀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想让这群土豪归心。还有什么比一场酣畅地胜利更有说震慑力呢!说到底。乡勇若不是装备还过得去。同流民比起来也没什么区别。龙卫军真要翻脸灭了他们。还不是举手之劳?

        “起来吧!”到现在。杨华这才感觉到一丝为上位者的快感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淡淡地下令:“叫你们的人停止屠杀和抢劫。俘虏们我自有用处。否则。休怪我军法无情。去告诉俘虏们。本将军既往不咎。甄别之后。还可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家。”杨华这句话声音很低。但他不怕这些土豪们听不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谨尊大人军令!”所有人都同时站了起来。飞快地跑出去。大声呼喝:“都停下来。都停下来。提刑大人说既往不咎。发路费让你们回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些。一直木讷地坐在地上的俘虏们才轻轻地欢呼起来。许多人都跪在地上不住磕头。更有人激动得“呜呜”大哭。

        见此情形。杨华却有些懊恼。早知道先前在战场上喊一声:“只问首恶。胁从不究。”这一仗打起来还会更轻松。自己地杀性还是太大了些啊!

        “俘虏实在太多了。”赵明堂苦恼地对杨华说。到晚上。战果总算清点出来了。累了一天。杨华将所有的头领们都招集在城中破烂地县衙中。设宴庆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多少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共有四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恩。我知道的。当初李鹞子的情报说只有两万人。怎么多出了这么多?”杨华也有些搞不明白。

        赵明堂叹息一声。用力咳嗽:“其中有两万人是从太原那边过来的难民。你也知道。太原被金人围了那么长时间……”他眼睛里满是泪光。大概是咳得太猛了些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摇头不语。太原保卫战是靖康宋金之战最惨烈的一役。在他印象中。好象太原从头到尾被围困了将近一年。城中居民也死了个干净。

        开封还好些。毕竟有各路勤王军。加上又有个投降的皇帝。烈度要低得多。太原战场却纯粹是用尸体和鲜血堆出来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也难怪有那么多流民跑到太行山上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顾不得再感叹。这一仗刚打完。还有许多善后工作要做。而且。孔彦舟还没被抓住。他地骨干力量还在。得防止他卷土重来。给自己制造麻烦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里。杨华举起杯子。对众土豪说:“这一杯我先敬各位。如果没有你们的协助。我军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为大人贺!”众人忙恭敬地举起了杯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饮尽杯中酒液之后。杨华将杯子放在桌上。话音一转:“今天把各位请到这里来。一来是庆贺胜利。二来想问问大家。这么多俘虏。该如何处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啥说的。我们听大人您的。”曹亮火暴暴地跳起来。对着众人恶狠狠地说:“大人说什么我们只需做就是了。谁敢不听。就是同我曹家作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对。大人吩咐就是了。”众人忙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一笑。“那好。这事我做主了。首先说说如何论功行赏的事情吧。先说斩首。每一级赏钱一贯。俘虏一人。赏钱两百。“

        “谢大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别急。我还有话要说。”杨华示意大家安静。又道:“俘虏们大多是相州流民。放了他们。须防备他们跑回山上去重操旧业。还得麻烦诸位甄别一下俘虏们的籍贯。各县归各县。自己解送回去交给地方官管束吧。每一个俘虏。我出一百文路费。”杨华这次是居心要捞取政治资本。赏赐加上解送俘虏的路费。一下子好几万贯出去了。说不心疼是假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这钱花得值。一来可以尽收土豪之心。二来。这些俘虏的人心也被自己收拢了。将来若在相州一带发展。这些俘虏都是自己潜在的兵源和税源。又得了自己地恩惠。想来一定是自己最坚定的拥护者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三。这些人放回去。光安置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。以杨华现在的力量根本没办法消化这么多流民。这一点让汪伯彦自己去头疼吧。他把杨华当枪使。杨华怎么说也得给他找些麻烦才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众人又万众一心地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。相州本地的俘虏们就被土豪们派人送了回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两万人当中。杨华挑选出五百身体健壮的士卒自用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那两万山西流民。现在送他们回去已经没有任何可能。就索性留在林虑县垦荒、修葺城墙。这群山西俘虏的身体素质也很不错。挑选了半天。又得了一千健卒。
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就该训练新兵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林虑战役到现在已经告一段落。但战争并未结束。相州乡勇也没走。杨华将他们尽数留下。准备用来清剿孔彦舟残部。孔彦舟丢了四万人马。但精锐都在。必须一口气将他们都除了才好。

        龙卫军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新兵。在一段时间内形不成战斗力。再说。孔部在山上同林虑守军打游戏。龙卫军长于野战。山地作战未必有什么优势。还是交给乡勇们去处理吧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。乡勇们地心气也足了。加上杨华又承诺。一旦剿灭了孔彦舟将上报朝廷。为大家请功。怎么说也也要为各位头领弄上一官半职。而且。这段时间乡勇们的吃喝都由龙卫军承担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见杨华如此大方。都摩拳擦掌。说定会奋勇杀敌。不负杨提刑所托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。过不了几天。曹成他们的清剿部队就吃了败仗。

        孔彦舟先带着他们在山上兜了几天圈子。将乡军被拖得又疲又累之时突然杀将出来。突然杀将出来。稍一接触。吃掉曹成他们一路人马后。又翻山越岭溜之大吉。曹成也是无奈。被孔彦舟折腾了好几天。白白损失了两百人马。灰溜溜地跑了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连续地失败让先前还自信满满的曹成等人焦躁无比。又丧失了彻底消灭孔彦舟的信心。同时。失败的情绪在乡勇之中弥漫。很多人都抱怨着说这仗打不下去了。还不如暂时撤退回乡。等以后再说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只得让乡勇们把住各处山隘。准备来一个论持久战。

        看来。要想解决孔军。还得靠龙卫军自己。等训练好新兵再说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就在这个时候。汪伯彦叫人带信过来说。金人在同朝廷签订和约之后已经退兵北归了。朝廷命各路勤王军队、京城卫戍部队尾随金兵。送他们出境。

        枢秘院、兵部发文。命龙卫军归属于种师中大军帐下。于三月五日在相州同种师中大军汇合。

        到这个时候,北宋地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。最后以北宋签下屈辱地条约和金人获得大量财物而告终。

        金兵在开封城下打了将近两个月。人困马乏。现在再下打下这座坚城已经没有任何可能。一开春。天气渐渐热了起来。一想到中原可怕的热天。女真人都感到一阵害怕。女真人世代居住在北方。中原的气候让他们很不习惯。最麻烦地时。随着天气一天天转暖。又带了这么多人马。一旦军中瘟疫流行。等到他们的将是一条万劫不复地死路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姚平仲劫营的那天晚上。封丘门夜战失利之后。宗望感觉北宋还是一个比金更强大的国家。要想短时间解决问题已经没有可能。现在。不但从北宋皇帝那里敲诈到大量财物。又得了三镇割让之诏。所获得的利益已经足够。所以。宗望也不等北宋把犒军银两交足就匆匆退兵了。同行地还有人质肃王赵枢和他的女婿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。宗望的意思是让越王赵做人质的。可皇帝赵桓考虑到越王赵是自己的叔叔。让叔叔去做人质于礼法不合。就改派了肃王赵枢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派谁去做人质。对宋金两国。对朝廷大员和普通百姓也没有任何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康王的归来却是一个很重大的历史事件。未来的南宋皇帝这次去金营表现很好。为国人争得了面子。回开封之后。国人皆喜。争相上街观看。而皇帝也异常欣慰。赏给他大量财物。至此。康王赵构总算有了些微人望。将来。等到北宋皇室被金人一网打尽之后。他得继大统也算是顺理成章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宗望刚一退兵。李纲就跑去见皇帝。建议派大军沿途监视。他说:“过去我朝与辽地澶渊之役。大辽虽与我盟约而退。但我犹遣重兵护送其出境。是因恐其无所忌惮、肆行掳掠也。金人退兵今已三日。听说打算系浮桥渡河。一日而毕。我何不仿效澶渊之例。遣大兵护送之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样做有两个好处。一是可以沿途监视敌军。以防止他们沿途抢掠;二。敌人长途退兵。沿途补给不足。一旦势衰。可一举击溃之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纲这话说得很有道理。如果能好好计划。未免没有在半路消灭金人的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他的再三请求下。皇帝也觉得可行。就派遣姚古、种师中、折彦质、范琼等将领。带领十万大军。数道并进。紧紧咬住金军跟进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开封解围。皇帝地精神也好了起来。见李纲用很肯定的语气说。如果可能定歼金人于河北。他突然一阵激动。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提议。答应让军中诸将有临机决断的权利。也就是说。如果有好的战机。不用请示。直接打就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种师中地队伍行军速度最快。很快。相州就接到李纲的命令。让汪伯彦准备大军所需粮秣。并决定让杨华带着新募之兵加入种师中的战斗序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看来。是该提前对孔彦舟发动最后一击了。龙卫军也该尽快成军。未来河北还有一场大战在等着我们呢!”杨华看着太行山上的雪峰。心中有些急噪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野战中。杨华是彻底取得了胜利。大胜之后。杨华也曾经派人去抄他地老巢。可除了烧掉了一大片窝棚外。获得的战利品寥寥可数。至于敌人。更是毛得没少一根。

        太行山横亘千里。山高林密。要想在茫茫林海中把这五百人找出来。无疑是大海捞针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地形势是。杨华在明。孔彦舟在暗。杨华找不到敌人。而敌人则可以在他们计划好地时间和地点偷袭林虑守军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下。杨华麻烦了。如果现在撤退。先前取得地胜利就变得毫无意义。可军令如山。到时候不去种师中那里报到。等待自己的将是无情的军法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管怎么说。首先还是将这一千五百新兵训练好才谈得上其他。这才是杨华的根本所在。

        时间是如此紧迫。他需要在短期内让新兵形成一定的战斗力。还需要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太行山匪患。无论如何看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

        按照当时的军制来分。一只完整的成建制的军团一般都分为:背嵬军、。前军、右军、中军、左军、后军、游奕军、踏白军、选锋军、胜捷军、破敌军、水军十二个统制军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。游奕是巡回地意思。主要骑兵组成。在战场上负责侧翼骚扰和追击。杨华手头没战马。组建一支这样的部队根本就没有可能。踏白是武装侦察的意思。也就是军中的斥候。杨华手中的仅有的几匹战马都交给了李鹞子。又从中挑选出几个精通马术的人。算是搭了个架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水军。那是以后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他番号也不过是个名字。没实际意义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龙卫军现在才一千五百人。要弄这么大一个架构毫无意义。实际上。如果这十二统制军齐装满员。加上辅兵。总算可达十万。还需要二十二名统制、五名统领和二百五十二名将官。这样地规模就算席卷天下也不成任何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他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。大而全对他毫无意义。单一兵种或许是一个最佳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。除了建立了一只人数只有五人的踏白队外。剩余地士兵都被杨华当成背嵬军使用。背嵬是将帅亲兵。也是一支军队的绝对主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就目前来说。杨华只强调士兵们的肉搏能力。只要上战场不惧怕死亡。敢于杀人。就算是好兵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装备。这不成问题。万千早就准备好了一千五百套板甲个陌刀。现在正好拿来装备新兵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只是担心这些新兵的素质。老实说他对这个时代地士兵的战斗素养没任何信心。也不指望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将这群曾经的流民训练成合格地士兵。唯一让他满意的是这一千多家伙身体素质一流。四万俘虏中挑选一千五百壮汉出来还是很容易地。当初挑选士兵时。身高一米七以下的不要。体重一百二十斤以下的不要。牙齿不好的不要。胸围腰围不够的不要。不能举起一百斤重物的人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常情况下。一个老兵可以带七个新兵。还能让军队战斗力不下降。用五十带一千五。问题就严重了。几乎一夜之间。所有龙卫军老兵都做了军官。职位最低的也成了十将。

        军队的军饷朝廷自然是拿不出来的。而汪伯彦则指望着能够从走私中捞钱。他那里也没法子可想。一口气收编了两万流民之后。林虑的经济压力开始变得严重起来。为了维持军心士气。杨华一咬牙从自己腰包里掏出一万贯钱用来安置流民和发军饷。这还只是个开始。未来每个月的军饷都将是一大笔支出。以杨华手头的财务情况而言。尚能支撑半年。也不太需要担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年代。很多人都把当兵当成一个职业。见到钱。那些投降的流民也安稳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安排好流民的屯垦事务之后。杨华索性下到部队。开始同手下的军官们一起训练起新兵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。他也可以把训练事务全丢给赵明堂他们。自己当甩手掌柜。可转念一想。老赵自从被金兀术打伤之后。受了很重的内伤。身子一直不见好。将所有的事务都丢给他。只怕他遭不住。再说。杨华打算将这支部队完全训练成自己的私军。需要在部队建立威信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第一次开封战役之后。北宋的禁军制度已经彻底被历史所淘汰。未来将是“岳家军”、“韩家军”等一连串私军的天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说。军队将来将不单纯是一个作战单位。除了作战。军队还得承担起招募、训练、制造军械、征收粮秣、后勤保障得一系列工作。而在以前。这些工作朝廷有专门的机构负责。军官将领若将手伸向这些领域。就是违制。

        可靖康之耻后。北宋政府机构被彻底毁灭。军队又大多在沦陷区作战。根本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地方政府配合。所有的工作都地靠将领自己一手一脚准备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有些像后世的企业办社会。在二十世界下半叶的几十年里。一个企业不但有生产车间。还有学校、银行、市场、医院等一系列附属机构。活生生一个独立的小社会。现在。北宋军队变成一个独立王国的时机到了。各地镇军将领的权利将进一步膨胀。以至于到尾大不掉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赵构后来解除岳飞、刘光世、韩世忠、张俊等大将军权的主要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卧榻之册。岂容大将酣睡。赵宋王朝一直对藩镇割据和军人专权有这异乎寻常的警惕。以至于到变态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一个穿越者。杨华很明白他、以及这支军队将要面临的机遇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。就先走一步吧。

        PS:虽然订阅惨淡,可还是有热心的读者投了将近40张月票,这让六军非常意外,也非常感动

        一直以来,历史都是一个小众人题材,读者面偏窄。像


  https://www.bqwxg.com/wenzhang/19/19470/1260146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wxg.com。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wx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