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馆 > 宋行 > 第一百零三章 孔彦舟来袭

第一百零三章 孔彦舟来袭


靖康一年二月下旬。杨华终于带着相州各县乡勇开进林虑县。准备清剿盘踞在太行山的孔彦舟匪帮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后世。杨华也曾经到过太行山。记得那年暑假时。他曾经背着背包随一个长子的同学到山西玩过几天。那时候。应该水土流失严重。加上气候缘故。整个太行山看起来都光秃秃的。满山都是赭红色的岩石。

        可眼前的景物却与现代不同。北宋明年正处于温暖气候的最顶峰。要到南宋末年。东亚气候才逐渐冷了下去。进入一个持续好几百年的小冰河期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。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气候最宜人的时代。整个太行山都被茂盛的植被覆盖。满山都是森林。虽然是早春二月。但山上却绿油油一片。只山顶一线皑皑积雪。这无形中为山贼们提供了隐藏的地点。也为这次剿匪行动增加了难度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可能。杨华倒愿意山上寸草不生。

        站在林虑县仅存的一作孤零零的城楼上。抬头望着苍郁的太行山。

        太行山北起拒马河谷南至黄河北岸。绵延千里。在这道贯通南北的山脉之中仅有八个相间的。百里以上的东西横贯。河流切割而成的峡谷。就是太行八陉。

        轵关陉位于太行山最南端。十六国时。后赵大将石虎由此道入偷袭前赵;南边第二个峡谷叫做太行陉。位于太行山南麓的丹水出口。其北有天井关。

        南边第三峡谷为白陉。位于太行山北折处。春秋时。齐庄公大军西伐晋地所走的就是白径孟门关。南边第四径就是滏口。因东麓滏水河口而得名。南边第五径因四面高中央低下似井而得名井陉;

        第六径是位于太行东麓恒山的峡谷的飞狐陉。是燕赵通胡的要道;第七陉蒲阴陉;第八陉军都陉。是太行山中最北面的通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北上太行山。艰哉何巍巍。羊肠坂诘屈。车轮为之摧。指的就是太行山径。

        林虑县位于北面地滏口陉和南方的白陉之间。西面又是千古雄关壶关。地势不可谓不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一看到眼前的莽荒风景。杨华突然想。自己当初设想的依托太行山区。建立一个根据地。以便在将来金人二次南下时有所作为地想法好象有些不对劲。

        冷兵器战争同后世的战争形态也有很大区别。首先。冷兵器战争要想取得胜利得依靠成建制的部队。两军对垒。到最后绝出胜负。必须依靠肉搏。勇气、训练、器械、纪律缺一不可。若以小股部队骚扰敌人大军。完全就是一种糊涂打法。敌人猬集于一团等着你。你人少了。去多少被吃多少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打法也只有远程兵器出现之后才有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再说。现在的太行山区。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口。要想在这里建立一个牢固的根据地。完全没有群众基础。群众都没有了。自然也谈不上发动群众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绵延千里的原始森林地带囤积大军。敌人只要把各处的关口把住。不用打。饿也饿死你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。冷兵器战争的形态说起来其实很简单:占领粮食主产区的中心城市。依托坚固城防。将所在地地人口资源、粮食、钢铁等资源转化为战争能力。说到底。战争就是拼消耗、拼硬实。

        目前。杨华正是使用这一手段对付孔彦舟匪帮。自从他派兵把住林虑县的关口之后。孔匪就熬不住了。他手头毕竟有两万多人要吃饭。在以前。要养活这么多人马。他还可以依靠贩运私盐。可现在盐路被截断。要想生存就得靠抢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抢劫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。向西是山西地隆德府。自古以来。上党地区都有重兵囤积。再说。现在太原还被宗翰地大军围困。随时都有南下的可能。老孔还没傻到去同正规军硬扛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。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。向东。二打林虑。在他看来。龙卫军无疑是一个软柿子。龙卫军只有五十人。即便有几千乡勇协助。也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。孔彦舟地看法也没错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几天李鹞子就来禀告说在林虑附近发现不少孔贼地探子。可等到他带人去捉时。那些面庞漆黑的山民立即消失在山林之中。让李鹞子地斥候徒呼奈何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些家伙简直是绝了。那么陡峭的岩壁。一跃而上。如履平地。如猿猴一样。真拿他们没办法!”李鹞子摇头叹息。连他都没法可想。可见问题的严重。可想而知。要想彻底清剿这群匪徒。绝对是一个困难的任务。引他们出山。也未免不是一个好办法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乡勇们的战斗力实在太差了。这一点杨华知道。躲在山林里冷眼旁观的孔彦舟也知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一阵笨重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。打断了杨华的思绪。转身一看。来的人正是赵明堂。这家伙的身体一直都没有好。等爬上城楼已经喘得厉害。杨华问:“老赵。乡勇们训练得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赵明堂面色沉重地回答说:“禀将军。四天时间实在太短。根本就练不出样子来。这些家伙一个个单独挑出来。身体、力气和武艺都还勉强。可真拉上战场却不堪使用。光列个阵就要花上一两个时辰。更别说令行禁止。进退有序。”“新兵嘛。可以理解。多训练训练就会好的。再说了。山贼们也不一定强到哪里。到时候一通乱打。曹成他们未必就赢不了。夫战者。勇气也。上得战场。口中有唾。能拿稳兵器就算好兵。你也不用期望太高。如果乡勇人人都像龙卫军一样。这一仗也没什么悬念了。”这一切都在扬华的预料之中。倒不觉得意外。龙卫军这五十精锐可是用无数人肉喂养出来的。杨华自领军以来。手头带过的兵总数已达五百。到现在只剩五十。十中存一。可谓惨烈。根本就是一个特殊现象。可以肯定地说。这样练兵没有任何推广价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也是。”赵明堂无奈地低咳一声:“再说了。那些乡勇只听他们本族族长的。我去训练他们未免有兼并他们的嫌疑。不能打又不能骂。这兵也没法带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明堂的话刚说完。那边突然传来一声大笑。转头看去。原来是曹成兄弟二人和杨再兴上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曹成放声大笑。“赵副指挥使。曹成我是个老粗。不懂得军事。不过。你也不用将那老孔看得太高。在以前。我也同孔彦舟打过交道。他的武艺是不错。但也没强到让人担心地地步。再说了。他那手下都是一群乱民。怕他何来。到时候他敢来打林虑。我等直接杀过去就是了。还讲究什么排兵布阵。协同配合。麻烦。大大地麻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的确是。”杨再兴接着说:“赵指挥也是太担心了。依我看。你的训练也让人有些不太明白。叫大家排队吧。还不许回头。只要一回头。就是一通呵斥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上阵杀敌。只要武艺好就成了。同回不回头又有什么关系。依我看。直接传授他们一套枪法正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被杨再兴逗乐了。他呵呵一笑。耐心地对这个半大孩子解释说:“杨兄弟你这就不明白了。真上了战场。成千上万人在那里一站。还没短兵相接。敌我双方的强弓硬弩先就是一通乱射。到时候。箭如雨下。换任何一个人。早就被吓坏了。这个时候。只要有人一回头。所有地人都会下意识地回头看去。你猜。会出现什么情形?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再兴是未来的猛将。但就目前而言他也不过是一个孩子。武艺虽高。对战争却没有任何认识。杨华很有些喜欢这个话不多的年轻人。有意从旁点拨一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么会怎么样呢?”杨再兴好奇地眨了眨眼睛。不但是他。连旁边的曹成和曹亮都提起了精神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知识还被少数精英把持的时代。如何训练士卒。在战场上会出现什么情况都属于将门的不传之秘。所谓兵法并不是看两本《孙子兵法》就能够吃透的。要想融会贯通战争艺术。关键在于对战场细节的了解。细节之中有神在。纵观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。一起事就挟众百万。糜烂数省。但一遇到朝廷正规军就败个一塌糊涂。说到底。就是对军事科学的不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也不藏私。相州乡勇在他未来的布局中是用来对付金人二次南下地生力军之一。与其让他们将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。付出惨重代价。还不如现在就给他们好好上一课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笑道:“在混乱的战场上。如果一人回头。大家都会下意识地跟着回头去看。你想。千万人同时一回头。还不乱了套。几万人的部队。就算人挨人站成一个方阵。也都两里方圆吧。后面地人根本就看不清前面地情况。见前面的人都同时回头。肯定会想。我军是不是败了。要不怎么全都转过身来了呢……嘿嘿。如果这样。这仗也不用打了。所以。正常情况下。在战场上。如果有人回头。必斩之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!”曹成大声呼唤起来。眼睛发亮地看着杨华。一拱手。诚挚地说:“提刑大人这话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。小人受教了。”杨再兴想了想。也点点头。“是这个道理。提刑大哥。我还有一事不明。你刚才说了。一开战。大家都用强弓对射。如何保证士兵们被箭射中而不乱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就要靠训练了……”杨华正要给他们分析。这个时候。远方突然有一骑斥候跑来。大声高呼:“敌袭。敌袭。孔彦舟杀过来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太好了。终于等来了。”曹亮兴奋地用手拍了拍露出黄土的断墙。大声对曹成说:“哥。快下令集合部队吧。我们去杀贼立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住口。一切还请提刑示下。”曹成大声呵斥着弟弟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皱了皱眉头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。自己在军中还没什么威望。就拿曹亮他来说。虽然表面上尊自己为长官。但骨子里却将他带来地乡勇当成自己地私兵。

        曹亮兄弟同自己也算是亲近的。换成其他各乡各县地土豪。这种观念只怕更甚。

        看来。要想服众。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没等杨华说话。那曹成突然大声说:“杨提刑。不过是一群土匪而已。没什么担心的。有不着龙卫军动手。我相州男儿个个都是英雄豪杰。杀几个土匪还不是手到擒来。您且在城楼上观战。看我去取那孔彦舟的人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对。杀鸡何用牛刀。提刑大哥就看我们地吧。”小杨再兴也豪情万丈地大叫。一双眼睛里满是凶光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也只有苦笑了。他们既然将话说得这种地步。自己下不下命令又有何必要?

        可这个时候。城里却开始乱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城里的人得到孔彦舟来袭击的消息之后顿。有的人在奔走呼号。有地人在集合部队。有的人乱糟糟地杀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离谱的是一个从临漳来的曾姓保正。只带了两个子弟就骑着一头大青骡子径直冲到城外。等他冲出去三里地。却发觉乡勇大队没跟上来。气得“哇哇!”大叫。不住在外面叫骂:“你们这群鸟人。躲在里面做什么。城墙都没有了。难不成还让人当乌龟捉了去?妈拉个鸟蛋。还什么龙卫军。杨破虏。原来也是个胆小之徒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到现在。杨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到现在为止。相州的五千乡勇已经聚合完毕。全装在这座小县城里。敌袭的消息一到。大家才慌了起来。他们一个个面色苍白。没头苍蝇一样东一群西一群跑着。喧哗的声音如潮水一样涌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低头一看。脚下被拆毁的城墙豁口初挤了上千人。有人要出去。有人有进来。叫骂声。哭喊声响成一片。

        见那曾姓保正说得难听。杨华心中也有些恼火。再看身边的曹成兄弟。不为人察觉地递了下眼色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只得无奈地下令:“曹成、曹亮。你们立即下去整理部队。传我将令。所有人都出城列阵。准备迎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得令!”曹成两兄弟笑嘻嘻地一拱手。飞快地拖着杨再兴跑了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两兄弟简直就是混蛋!”赵明堂咳嗽了半天。直咳得满头热汗。这才停了。“他们根本就不把将军你放在眼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华喝道:“老赵。注意团结。曹家兄弟倒不是瞧不起我们龙卫军和我这个指挥使。他们只是野惯了。不想受到约束。你要知道。要想这些土豪们归心。你得有实打实地战绩摆在他们面前。只要把他们打服了。就不怕他们以后不听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其实。杨华知道以曹成为代表的这群相州乡军。思想都是很单纯的。有地时候未免沾染了些小农气息。只想着他们那一亩三分地。只想着个人出风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就算了。我去集合部队看热闹好了。实在不行。我们龙卫军再上。”赵明堂也觉得孔彦舟地部队很好对付。即便乡勇们被打败了。对战局也没任何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冷兵器时代。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人再多。实际的接触面也并不大。真正决定整个战役成败的也许就是那几百人。特别是太行山贼这种流民性质地部队。只需战损比达到十分之一。甚至更低。就会彻底崩溃地。在这个世界上。并不是每一支部队都有女真人那样的战斗力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赵明堂匆忙跑下去集合部队。杨华抬头远眺。远方一片黄色灰尘直冲云霄。无数脚板踏在大地上地声音震耳欲聋。看那灰尘的模样。来袭的敌人只怕不止两万人马。

        情报好象出了点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城中的骚乱还在继续。不过。贼人们的队伍在冲到离林虑县城五里的地方也停了下来。因为这一片都是平坦的坝子。视野极其开阔。从城楼上看过去。远方的敌人也是乱成一团。黑压压到处都是人头。潮水一样涌过来又涌过去。有不少用竹竿挑起的破布在空中迎风招展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看来这个孔彦舟有些意思。他也知道要整理部队呀!”杨华哑然失笑。这也好。看他们乱成那样。估计也要一两个时辰才能弄好阵形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事想来也简单。这些家伙长途奔袭。本就是一群乱民。根本就没有任何纪律可言。能够完整地将部队带到这片旷野也属不易。如果就这么贸然冲击林虑守军。根本就是送死。所以。在没有恢复编制。列好阵势前。根本就没有进攻的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无形中也给了乡勇们恢复秩序的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家都乱。半斤八两。这仗暂时也打不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一仗没什么挑战性啊!”对前面那群敌人。杨华是充满了鄙夷的。如果现在给他一队骑兵。也不需太多。只要一百人。他有信心将这群叫花子一样的山贼赶回山上去。可惜。他手头只有几匹战马。也只要老实等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对面地流民多得让人吃惊。有数也数不清。看得久了。有些让人眼花缭乱。扬华大概估计了一下。孔彦舟这次出动了至少四万人马。真不知道他从那里弄来这么多人?

        四万人马中。刨去两万老弱妇孺。再刨去一万娃娃。能战的青壮起码有一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林虑县城中有乡勇五千。装备齐全的敢战之士至少有两千。两千对一万。这仗打起来够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打开城门。我们出去!”杨华大声下令。城门下。五十龙卫军已经提着闪亮的陌刀站在那里。他们每人背上都背着一张大弓。长长地羽箭从左肩伸出去。像是一丛正在开放的芦花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板甲太重。也没穿在身上。一长串手推车在跟在他们后面。民夫们颤抖着双手。推着满车铠甲紧张地跟在后面。同城中喧闹骚动的乡勇不同。这五十名身经百战的老卒都面无表情地站在城门前。如果一丛钢铁雕塑。浑身都在散发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杀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概是感应这这种用人血浇灌出的军魂。骚乱的乡勇们有意无意地同龙卫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。低着头从他们身边绕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这群士兵。杨华心中安静下来。他走下城楼。一扬手带着队伍整齐地开出城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等来到城外空地。乡勇们还有一半没出城。到处都是乱跑的士兵和嘶叫的牲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传我令。升旗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面鲜红色地三足乌大旗竖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五十人同时一声大吼:“杀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龙卫军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杀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龙卫军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杀!”

        三声大吼。让乡勇们安静下来。很快。队伍逐渐集聚在一起。以地域分成无数小块。头领们的旗帜也打了出来:

        “曹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成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郭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旗帜或大或小。有红有绿。有方形的。有三角形地。有地旗帜上还弄了长长的流苏。看起来颇有喜感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方块的人数也各相同。人数最多地是曹家兄弟。总共有四百多人。最少地那个是先前骂娘的曾保正。旗下只有两人。偏偏他那面旗帜却大得吓人。两米长宽。简直就是一副落地窗帘。上面写着:临漳保正曾。连地点带官职。好象惟恐不够详细。不够醒目。掌旗地那个后生擎着高高的大旗。满头都是热汗。估计双臂已经累得有些发酸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列阵的过程让人懊恼地漫长。整个过程都充满了喧哗和争吵。有两支队伍甚至为抢夺一块稍微高一点的小岗子对骂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队伍完全出城。又列好阵势。已经是晌午时分。这个时候。更喜剧的一幕又发生了。许多乡勇都从怀里掏出干粮大口咀嚼。这下。吵闹声不见了。到处吃东西的“沙沙”声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华等人看瞠目结舌。如果战争都是这样。那还真是一件浪漫的事。回想起东京保卫战时的惨烈。真是恍若隔世。

        再看对面的孔军。也好不到哪里去。那边还在乱。四万多人像摊大饼一样懒洋洋堆在那里。如同大地身上长的瘌痢。几股炊烟袅袅升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没劲的战斗!”所有的龙卫军士兵心中都闪过这样一个念头。

        PS:虽然在龙卫军悍卒们看来这是一场没劲的战斗。但作者还是会竭力写得精彩的。请大家投月票。支持六军。

        谢谢!(未完待续。如欲知后事如何。请登陆www。qidiancom。章节更多。支持作者。支持正版阅读!)


  https://www.bqwxg.com/wenzhang/19/19470/1260144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wxg.com。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wxg.com